食用价值
红蓼芽菜可食用,每100克鲜菜含蛋白质1.21克,脂肪0.80克,粗纤维2.59克,无氮浸出物7.42克。
药用价值
药材基源
1.《名医别录》:红蓼,如马蓼而大,生水傍。五月采实。
2.《纲目》:此蓼甚大,而花亦繁红,故曰荭,曰鸿,鸿亦大也,《别录》有名未用草部中有天蓼,云一名石龙,生水中,陈藏器解云:天蓼即水荭。据此,则二条乃一指其实,一指茎叶而言,今并为一。其茎粗如拇指,有毛,其叶大如商陆叶,其花色浅红成穗,深秋子成,扁如酸枣仁而小,其色赤黑而肉白,不甚辛。
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荭蓼的茎叶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gonumorientaleL.
采收和储藏:晚秋霜后,采割茎叶,洗净,茎切成小段,晒干;叶置通风处阴干。
生态环境:生于路旁和水边湿地。
资源分布:除西藏自治区外,分布几遍全国。
性味:辛;性平;小毒
归经:肝;脾经
功能主治:祛风除湿;清热解毒;活血;截疟。主风湿痹痛;痢疾;腹泻;吐泻转筋;水肿;脚气;痈疮疔疖;蛇虫咬伤;小儿疳积疝气;跌打损伤;疟疾。茎叶入药名称为荭草,果实成熟入药称为水红花子。果实有清热明目、健脾消食、化淤解散、利水通经的功效。
药理作用
1、抗肿瘤作用:取小鼠每天灌胃水荭子(即水红花子)煎剂、酊剂或石油醚提取物,连续10天,对艾氏腹水癌(腹水型及实体型)和肉瘤-180有一定的抑制作用,但其效果不稳定,需进一步证实。
2、抑菌作用:荭草果实(即水红花子)水煎剂用打洞法对志贺氏痢疾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抑菌作用,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7mm和13mm。用挖沟法对志贺氏痢疾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的抑制距离分别为16mm和7mm。水煎剂的浓度为1:1。
3、利尿作用:陈方良等用大白鼠做利尿试验,按10g/1kg投予水红花子煎剂与对照组比较,6小时尿量分别为6.14±0.65和4.54±0.62ml/100g(P<0.05);流浸膏剂分别为6.96±1.32和5.6±0.96ml/100g(P<0.05),均有明显的利尿作用。其利尿机理可能为给药后引起血液胶体渗透压的增加,使水分大量进入血循环,导致肾小球滤过量增加,同时抑制了远端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所致。
各家论述
1.《别录》:主恶疮,去痹气。
2.《唐本草》:除恶疮肿,脚气,煮浓汁渍之。
3.《植物学大辞典》:治疝气。
4.《国药提要》:去疟,医毒虫咬伤。
5.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:祛风利湿。治风湿性关节炎。
附方
①治胃脘血气作痛:荭草花一大撮,水二钟,煎一钟服。(《董炳集验方》)
②治心气疞痛:荭草花为末,热酒服二钱。(《摘元方》)
③治痢疾初起:荭草(取花、叶)炒末。每服三钱,红痢蜜汤下,白痢沙糖汤下。(《经验广集》)
④贴痞:荭草(花、叶、茎、根同用),取一、二担水,满锅煮透,去渣,存汁,慢火熬成膏,纸绢任摊,狗皮更好。(《经验广集》水荭花膏)
⑤治横痃:荭草一握,红糖五钱。捣烂加热敷贴,日换一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功效
1.《别录》:主消渴,去热,明目,益气
2.《滇南本草》:破血,洽小儿痞块积聚,消年深坚积,疗妇人石瘕症。
3.《品汇精要》:明眼目,消疮毒。
4.《国药提要》:去热,治烦渴及颈淋巴腺炎。
5.《药材学》:清肺化痰,降气通便,透疹。治痰嗽喘咳,大小便不利,麻疹不透。
6.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:散血,消积,止痛。
7.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:健脾利湿,清热明目。治慢性肝炎,肝硬化腹水,颈淋巴结核,脾肿大,消化不良,腹胀胃痛,小儿食积,结膜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