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诗人张继乘船经过苏州城外枫桥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,张继的历史记载较少,唯一响彻诗词史的作品便是这首。安史之乱前夕,张继进士及第,也即获得任官资格证,然而未能在仕途之旅中布施才华,却遭遇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内乱,这场战乱打破了盛唐的美梦,也影响了很多士人的好梦,张继便是受影响的一员。国家动荡之际,不用奔赴前线的皇亲贵胄跟随皇帝李隆基仓皇西逃,因为安史之乱主要发生在北方一带,乱局对江南的影响较小,故江南较为安定,因此很多文人士子过来避乱,张继便是在此大背景下,羁旅至姑苏(今苏州)时,正值深秋时分,乘船停泊在枫桥边,欣赏到秋夜里幽美的江南景色,夜深人静时听到从寒山寺传来的钟声,怀着无尽的愁绪辗转反侧无法入眠,创造了旷古传诵的名作。这首诗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,声名更是远播至日本,据说日本的京都建有一座名为寒山寺的寺庙,是因为这首诗深受日本人的喜爱而仿建苏州寒山寺而成,并且喜欢诗词文学的日本文化人,多有提及张继的这首名作和寒山寺的渊源,位于苏州的寒山寺原只是千百座寺院的普通一员,因此诗声名鹊起,成为名扬天下的寺庙并流传至今发展成为游览胜地。
这首诗前两句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”景象密集,描写了月落、乌啼、霜满天等三个深秋季节常有的场景,加上不眠的作者看到的江枫与渔火,两句诗中刻画了六种景象,构筑成一幅意蕴浓郁的画境。接下来后两句“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”,描绘出作者羁旅途中辗转反侧卧听深夜钟声的情境,城外、寒山寺、客船和钟声烘托出诗人“对愁眠”的心绪,整首诗精确且细腻的叙述了乘船夜泊者见识江南深秋景色后的感受,情景交融的勾勒出作者的羁旅之愁。有才华的作词人以这首诗为蓝本,用现代音乐的表现形式,创造了曾经响彻中华大地的歌曲《涛声依旧》,歌词中“带走一盏渔火”、“让它停泊在枫桥边”、“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”和“能否登上你的客船”等句,显然是从这首化用而来,据说这些歌词是作词人甚感“江枫渔火对愁眠”让他拥有无限遐思,触发灵感后写下《涛声依旧》这首歌,殊不知此歌一经问世,与其蓝本一样达到耳熟能详的境地。《涛声依旧》这首歌犹如唐诗一样,意境深远,蕴含着作者的忧思哀愁,歌曲将古诗中的神韵意境完美的融入到现代人的口吻和情怀中,自是可引起无数读者或听众的共鸣。音乐作词人从诗词中取其意境演化成歌词,不是首创,更不会是最后,采用宋词作为现代音乐歌词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,甚至有些直接用宋词演唱成歌,宋词的词牌名大多是唐代教坊曲演化而来,因而宋词更易于艺人演唱,而如严格要求格律的唐诗,则需要作词人将诗中意境融入现代人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之中。
佰相-第3章 泊船所感所见闻 夜半钟声到客船 明月何时照我还-->>(第1/2节)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